政府采购信息| 网上办事大厅| 医疗工作| 双特建设| 图书馆| 协同创新中心| English| 校务公开
您所在位置 球火体育 > 杏林风采 > 正文
杏林风采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河中医人物丨王利丽:25年初心不改!她是中药学的“麦田”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消息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王利丽(左三)带领团队开展中药资源普查



王利丽开展科研工作



王利丽(右一)开展教学讨论


本网讯(文/赵会杰 图/采访对象提供)高挑的身材、齐肩的短发、整洁的衣着,淡淡笑容中透着睿智和坚定,十分的自信和从容。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们如约拜访了王利丽教授,细细聆听了这位中药学人从来到河中医至今,一步一步走来的人生故事。

闪亮的日子:花束队、中药学和良师的感召

1998年,19岁的王利丽像其他本科生一样,怀揣着录取通知书来到河中医。在这个自由、恬淡的校园里,刚入学的新生们还不曾为学业苦恼,先热热闹闹地忙起了学校40周年校庆活动。

一听到校庆要组建花束队,王利丽便拉着好友报名参加了活动,这次经历给了王利丽(中国)科技公司接触中药学优秀校友的机会,同时也成为她轻松校园生活的分水岭。

“学习任务比高中还重。”这是校庆结束后王利丽对于大学生活最直观的感受。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中医诊断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等专业课程都是必修内容。

“大家基本上整天都是在学习、做实验,我们的辅导员王中会老师天天陪着我们上晚自习。”王利丽感慨道,在这种压力和关怀下,同学们学习也都越发地刻苦,考试成绩90分左右是常态,考80分都觉得自己没学好。

时至今日,提及恩师们,王利丽都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讲中医诊断学的赵文霞教授、细心批改与耐心教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的关天增教授,深耕教学与科研的陈随清教授……老师们非常的认真和专业,20多年前讲的方剂、药材、中医诊断、中药鉴定等内容,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可以随时给同学们讲起来”。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师的感召,王利丽萌生了“留下来”的想法。

2002年,专业基础扎实的王利丽以专业课第一名的考研成绩继续留校学习。

异乡日本求学

硕士毕业后,虽然也有各种心动的工作机会,但王利丽仍然希望继续深入学习中药学,让自己的“中药味”更浓是她的心之所向。

最终,在其硕士导师陈随清教授的推荐下,王利丽到日本金泽大学跟随御影雅幸教授攻读博士。

御影雅幸是日本汉方药生药研究方向的专家,津村的高级顾问,日本金泽大学和东京农业大学教授,能够在御影门下学习,这对于王利丽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喜。而当时,御影雅幸教授正好拿下金泽大学JSPS项目研究(Grant-in-ai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NO.17405014)Research Assistant,参与项目研究无疑给王利丽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

经过三个月的语言闭关学习,2005年10月,王利丽到金泽大学报到,正式成为一名中药学博士生。

读博期间,尤其让王利丽难忘的就是师门对科研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传统。

一个薄层色谱要经过20-25批次的反复测量。

一个建设方法要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验证其科学性、适用性。

一次采样除了要准备采样袋、采样签等常规的采样工具外,还要注意准备用来记录数据的各种红笔、黑笔、记号笔等各种小细节……

“四年的组内生活让我成为科研上的‘完美主义者’”,王利丽表示,做科研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就像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每一个点都马虎不得。

这种科学、严谨的作风也一直影响王利丽至今,让她在求真、求实的中药学科研道路上收获了(中国)科技公司的历练和成长。

回归:粉笔染春秋 耕耘教学一线

2009年,学成归来的王利丽以教师角色再次回归母校。

“回母校教书,从学生到老师,身份角色的转变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也让我多了一份归属感和责任感,”王利丽表示,希望像自己的恩师们一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细碎的教育日常中,王利丽致力做专业而沉静的行动派,通过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

2016年,王利丽作为主要参与人全力投入到《中药鉴定学》优质课程的申报、录制和数据管理中。其呕心整理的药品种类、药品介绍、鉴别方法,精心设计的教学板块、教学内容、教学视频,以及专业、系统、生动的讲解,都让这门专业课程广受好评。

如今,《中药鉴定学》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本科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客户端累计开课13次,来自全国各地40000余名学子及中药学爱好者参与其中。

作为河南省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及河南省药学会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王利丽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

创新利用翻转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开展专利研发发明……

王利丽不断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舞台,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中药学的科学方法,在实践锻炼中鼓励学生真正的走近中药学、接触中药学,在求真探索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信念:笃志中药学 潜心产学研

热爱是奋斗的最大动力。王利丽早已把专业当爱好,25年的坚守只为要把祖国的传统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

从2012年王利丽接触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以来,她先后多次带领团队深入河南县域开展普查工作,定期指导学生到亳州药材市场开展实习调研。带领团队往返于实验室和田间地头,以资源普查调研、暑期实践服务等多种形式为中药材的保护、开发、利用把脉问诊、助力添彩。

与此同时,王利丽专注于中药学理论研究,长期关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新产品开发。她先后承担教育部第43批“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山茱萸药材道地性研究、河南省科技厅“黑豆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科普传播等多个科研项目,其间发表sci文章3篇、国家核心期刊6篇,参编教材4部,起草行业标准2项。

在基础研究之上,王利丽对已有的中药进行二次开发,主持研发中药健康新产品——喜食散棒棒糖,上市半年以来,广受好评。

“科学研究最大的初衷,就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理论研究之外,王利丽先后担任安徽、北京、河南等多家知名公司的技术顾问,主持政府及企业横向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4年,实践经验丰富、技能专业精湛的王利丽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特色中药技术传承人才。

“科研人员既要有能做一流研究的本领,也要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力”。临近采访结束,王利丽再次坚定地说到,推动中药学研究既“上书架”又“上货架”是她的“初心”和“信念”,也是她一生执着不变的“理想”和“追求”。


(编辑 贾姝;审核 刘金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