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现场
在楼宇间穿梭
本网讯(文/贾姝 图/管理学院 采访/吴晋一)“我们就想着以最快的速度把餐食送到学生手里,让饭还热着,别让孩子们饿着。”作为学校引进的唯一人文社科类仲景骨干学者、管理学院刘继刚教授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
连日来,校园持续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时刻牵动着刘教授的心。前几日,刚完成大部分课题任务的他,在得知为封闭管理的学生送餐人手紧缺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与学院领导和同事们一道,化身“送餐员”,在夜以继日的奔波中诠释责任与担当。
“前两天是最累的时刻,因为经验不足,餐种多样,从分餐、装餐再到送餐、收餐,我们从晚上6点忙到了凌晨12点半,到了凌晨2点才躺下,第二天早上6又起床接着干”。说起这两天的工作,刘教授如数家珍,所有的艰辛、劳累只字不提。当谈及学生的情况时,他疲惫的脸上闪出一丝笑意,“我们的学生很有爱、很懂事,有的宿舍在门前写上了很温馨的话语,贴上了小纸条,感谢老师的付出。看到这些,我们心里很温暖,觉得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严重的体力透支,让身体素质一直较好的刘教授血压升高,领导和同事们劝他歇一歇,他说“我们两人包干两层楼为孩子们送饭,学院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忙碌,特别是学院领导,强忍着腰伤爬楼梯,因为餐箱实在太重,一趟下来,腿直打哆嗦、腰更是直不起来,没有人叫苦退缩,我岂能下‘战场’。”就这样,他们这些“送餐员”,悄悄地克服着各自的困难,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楼宇之间。在长时间的送餐中,刘教授还和同事们一道,总结出了省时省力的经验窍门:一手拉着楼梯把手,一手拽着餐箱,一个人在前面借助把手的力往上拉,一个人在后面兜着底往上推。尽管如此,作为男教师,一趟送餐下来,手还是被100多斤的餐箱勒出了深深的红印,整个胳膊都在发抖,已然吃不消,而在送餐队伍中的女教师,也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亦担重任。一天下来,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爬楼梯,大家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湿透,需要换洗两套衣服。在与时间赛跑的“送餐路”上,大家早已忘却性别、忘记身份,只为一个目的:“让被封闭在宿舍的孩子们吃热饭、吃好饭”。
在谈及自己的家庭时,刘教授惭愧地说,爱人得知自己进入校园防疫一线,十分担心。他安慰妻子,虽然目前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学校各项防控措施严密,居住在校外的同事们要遵守郑州市疫情防控规定,跨区进校会有隐患,而我一直在校园,我是最安全的,我最应该冲在一线。
作为活跃在学校教学科研一线的仲景骨干学者,刘教授肩负着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再上新高的重任。随着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校园防疫一线队伍,刘教授的办公时间由原来的每天一个小时增加到了四个小时。“我已经做好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项目的组织论证准备以及经验的分享,下一步工作就是在线上与大家研讨分享。”
在简短的采访结束后,刘教授转身又加入为学生发放中药防疫饮剂的队伍中,“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做的事情很普通,谁在校园谁都会去做,所有人都在昼夜工作,奋斗不息,只为了学生安全、学校安全,在送餐队伍中,我只是普通一员……”刘教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师们的心声。
(编辑 赵会杰;审核 蔡信强)